欢迎您访问!

宁沪公司职工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返回2014-12-293987

   
2013年,宁沪公司秉持 “以人为本”和“为职工办实事”的理念,结合员工队伍特点和管理现状,在全公司基层20个基层收费站点为员工建立了职工电子阅览室,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使之成为提升职工素质、加强基层站务管理的得力平台,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好评。

一、职工电子阅览室建立的背景

宁沪公司建设职工电子阅览室,主要是建立在职工自身的需求和提升管理的需求之上的。

一是收费站常住人员多为80、90后青年员工,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对电子网络有着普遍和执着的需求,看电视、阅读、打篮球等传统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需要。信息化时代,员工更喜欢通过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得到娱乐放松的效果。

    二是收费站地处位置较偏僻,正常的管理用的信息渠道无法满足员工的上网需求,住宿员工为外出上网甚至发生过包夜上网以及违纪和影响人生安全等情况,影响到员工正常的作息,采用无线网络覆盖的方式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管理隐患。

三是新员工业务操作不熟练,对新员工的培训,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是重要的培训模块,但货车特情的处理在培训学习时并不多见,缺乏让新老员工可以直接上机操作训练的平台。

二、 建管模式

1、在配置上,职工电子阅览室建立按照基层单位提供场地、二级单位提供网络保障、公司提供设备、基层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模式建立;在经费上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公司工会适当资助;主线站一般配置8至9台电脑(部分为调剂的旧电脑),大站一般配置6至8台电脑(部分为调剂的旧电脑),小站一般配置4至7台电脑(部分为调剂的旧电脑);推进过程采用先试点(先在苏州管理处花桥收费站和常州管理处薛家收费站试点),后全面推开的方式,于2013年底在全公司所有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全部建成职工电子阅览室。

2、管理制度。职工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不只是硬件的配置,加强管理是其能够有效运作和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公司各个收费站点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相关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进室须知》、《电子阅览室管理规定》、《电子阅览室上网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开放时间和使用要求。指定值机班长为电子阅览室兼职管理员,负责实时文件的更新和每周一次的服务器维护。为规范员工上网行为,保持公共场所良好秩序,电子阅览室安装了两台监控探头实时监控并录像(录像资料可保存2个月),从而保证了职工电子阅览室运行的安全监管和管理维护。

   三、实施成效

职工电子阅览室建成开放以来,受到广大员工欢迎,打破了以往业余时间看电视、图书或运动等传统活动模式,为广大员工提供了强化技能、提升业务的学习环境,真正使广大员工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被广大职工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绿色网吧”、“职工业余文化信息之家”,同时,也得到基层管理层的欢迎,称之为“站务管理的又一重要抓手”。具体地说,它发挥了五大平台的作用。

一是作为员工上网冲浪平台。电子阅览室配备了专用电脑,实现了光纤上网,上网速度快,大大拓宽了员工们学习新知识,了解国内外新闻的途径,提高了员工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表格、编辑电子文档、进行PPT制作等方面新技术、新技能。

二是作为员工竞技比武平台。有了电子阅览室,员工的业务技能竞赛可在电子阅览室进行,解决了过去劳动竞赛缺设备、缺设施的问题。收费站年度员工业务技能达标竞赛相关项目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据先行试点的花桥站统计,2013年全站利用职工电子阅览室先后组织大小收费业务技能操作比赛共计11次,让诸多员工在业务技能操作方面脱颖而出,成为班组的骨干员工。

三是作为员工教育培训平台。对业务技能相对后进员工和新员工的业务培训,收费站可以借助电子阅览室设备,安装相关收费操作软件,实行模拟操作和培训。通过模拟收费业务操作系统,如花桥收费站先后有27名新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经过模拟操作系统全套题库检验合格后独立上岗。薛家站组织员工PPT制作培训和班组长办公软件培训,边听课、边操作,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是作为企务公开平台。收费站利用内部局域网建立企务公开电子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功能。员工关心的各类收费政策文件、各项考核数据以及和员工利益相关的医疗、养老、帮扶、休假等制度文件实现及时更新公布,充分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通过网络共享功能,收费站值机室按文明稽查、月度考核、政策文件三大类别定时进行更新,员工可利用休息时间或下班后,及时查看个人的优质服务、技能差错情况,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找到工作中努力前进、正确引导的方向。

五是作为员工娱乐交友平台。电子阅览室为员工们班后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新的娱乐场所,通过快速的光纤网络运用,员工可以参与网络游戏,通过QQ,MSN,微信等网络交友聊天工具,为员工们增加了新的人际交往渠道,员工普遍反映,有了职工电子阅览室,站区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了,工作单位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员工间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向心力均得到了切实加强。